电动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框定电动汽车10年路线图 发展面临三大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最新一轮电动汽车高潮中,有了中国的加入。这个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积极而强势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意欲借助电动汽车带来的新产业革命浪潮,实现弯道超车,在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中找到和汽车大国匹配的位置。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不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实际上没有与国外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仍大。”目前正在深圳举行的电动车大会上,世界电动车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
  这样的判断正与前不久气候组织与贝恩咨询公司发布的《低碳技术市场化之路:电动汽车》研究报告类似。这份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现状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很快,政府态度坚决,但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业瓶颈、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相对同等配置的传统汽车而言价格过高等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
  技术和产业化瓶颈犹存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底盘与整车等。其中,底盘和整车更多基于传统汽车基础上,“三电”技术是电动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新技术。但在这两方面,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仍大,投资晚、规模小、技术落后等。
  日本政府从1971年已经开展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支持,并在1996年就制定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计划。法国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电动汽车跨部协调委员会”,从2002年开展实质性工作。而美国也早在1976年就开始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加速发展电动车。英国则在电动汽车的使用历史就超过50年。
  相比上述国家,中国政府尽管在“八五”和“九五”阶段就投入了资金支持电动汽车研发,但真正的大规模的投资始于“十五”阶段。可供查询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科技部在节能与新能源的研发上投入超过8亿元,“十一五”期间,节能与新能源重大专项的投入规模为11亿元。但总量与国外动辄几十亿相比,投入均过小。
  企业投资方面中国更是起步较晚,包括通用、丰田、本田等国外汽车厂商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投资,而中国企业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的研发也不过就是最近十年不到的时间,且更多是尝试性小投资。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中国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国,约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且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但实际上,国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很多核心技术和材料,例如隔膜、电解液用高纯度六氟磷酸锂等,尚未形成产业化能力,在某些重要性能指标例如能量密度、寿命、安全等方面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设施缺失
  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未来的一大规模应用的必要前提。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尚未开展大规模建设,甚至可以说只是在起步阶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中海油等从2009年才正式宣布进入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充电站数量有限。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法国已经有超过200个充电站,日本有超过100个充电站,中国除了个别城市的实验性充电站,总体数量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是基础设施成本高、收益低,以及电池盒充电接口缺乏标准可依。即使不考虑土地费用,建设为50辆电动公交车提供更换电池服务的电池租赁站(不含电池)总投资高达3000万~4000万元;在已有停车场的基础上建设为30辆电动公交车充电的站点总投资额为1000万元;建设拥有9个充电车位的商业化充电站总投资额至少500万元;一个路边充电装的投资额至少为2.5万元。
  这样的结果是,电动车因缺乏基础设施开展缓慢,而基础设施因电动车数量有限、盈利差缺乏扩张动力,陷入一个“死循环”。
  高成本带来市场化难题
  汽车作为消费品,价格决定着其市场化走向。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超过70%的潜在电动汽车购买者优先考虑的仍然是价格和使用成本,他们不希望购买比传统汽车更贵、使用成本更高的车型,哪怕是所谓的环保车型。
  但高成本恰恰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难题。统计显示,目前,一辆纯电动车价格几乎是传统汽车价格的2~3倍,即使混合动力汽车,价格也要远高于传统汽车。这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其中的关键是动力电池成本的高昂。在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占二分之一左右,而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则来自于规模化生产和经验积累。
  相比国外,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的补贴方案中,更多是针对集团用户的补贴方案,例如公交车。对于私人购买消费者补贴方案,虽然有,但因采取直接补贴给生产厂家,而让消费者难有切实感受,且不排除厂家运作后,消费者有享受优惠减少的顾虑。
  综上多方面因素,电动汽车在中国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中国框定电动汽车10年路线图
  第25界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暨展览会2010年11月4日-9日在中国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主题是“可持续动力革命”。在各地“油荒”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概念又一次牵动人心。
  电动汽车10年路线图在深圳初定
  “下个五年支持各种形式电动汽车多元发展,下个十年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11月6日,在深圳世界电动汽车大会开幕仪式上,全国政协常委、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未来10年的路线图。广东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则表示,争取用12年时间将广东建设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事实上,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路线图”,欧阳明高介绍:“未来5年,我们希望可以降低成本,每瓦时降到两元左右,同时生命周期可以增加或者延长两千倍。同时,我们也会开发一些大规模、低功耗的充电岗和电池技术。在商业模式上,除了补贴以外,也会继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型。希望在整个产业中形成能源供应商、汽车生产商、电池供应商之间的一体化价值链。此外,接下来五年里我们希望起草一百多项的技术标准,建立一种三维式的能源供应模式,基于现有的电网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示范城市,结合现有城市交通体系,发展大概两千多个充电站,40万个充电杆。”
  欧阳明高还透露:“十二五计划里面,我们会把焦点转向纯电动汽车。在2015年前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驱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多元发展,但2015年后慢慢转向纯电动汽车。2015年,电动汽车的数量应该达到100万,而到2020年,这个数目应该要达到一千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有国际性的合作,国际的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以及基本的研究、测试和标准以及示范。”
  “此外,我们也会有"两头挤"的车型开发战略”,欧阳明高介绍:“比如说在城市里面,我们会有中型和重型的公车,而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在中间关注节能汽车、混合动力车,这将会是我们对重型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不同的释放项目和在研发方面的进步,以及在市场的渗透方面,最终走向下一代的纯电驱动的汽车。”
  政府确立产业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在电动汽车大会开幕式当天发来了贺信,吴邦国在贺信中说,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始终不渝的鼓励和支持电动汽车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大思路下,中国加快了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制订进程。据悉,作为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正在征求最终意见。此前,中国已经出台了35个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足够支撑未来五年中国电动发展。
  作为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预计11月底将完成最终意见的收集。一旦正式实施,将进一步规范中国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发展。
  科技部部长万钢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我们已经出台了35个技术标准,并且建立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基础设施的检测能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周荣指出,在中国标准委员会、工信部和能源局的共同领导下,中国目前已经制订了15项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体系规划,预计能支撑中国电动汽车未来五到十年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标准将有利于电动汽车行业管理及配合相关的补贴政策,从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全球第三次电动汽车发展浪潮开始集中爆发
  1881年,法国工程师GustaveTrouve装配了一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三轮车,由此引发电动汽车发展史上的变革;10年之后,美国人莫里森成功研制了第一辆四轮电动汽车,使得电动汽车向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1900年,年仅25岁的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向世人展现了一款名为“Lohner-Porsche”的电动汽车,这款最快可以达到50公里时速的电动汽车,在当时就被媒体誉为“划时代的杰作”。
  时间飞转到2010年4月23日,宝马集团在北京车展上率先推出了“电动未来——"超大城市汽车"”战略规划;而就在上周五,第25届电动汽车大会在中国深圳隆重开幕,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350多家,展示车辆达到了创纪录的220辆。电动汽车,其实一直都伴随着我们,并贯穿整个汽车发展史。
  全球第三次电动汽车发展浪潮,在经过近二十余年的能量积蓄后,终于在近两三年集中爆发。2010年11月2日,德勤会计公司日前发布调查报告称,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近440亿美元经济刺激资金和其他奖励计划投向新能源汽车开发。其中,日产汽车在纯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总投入达到40多亿美元,通用汽车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投入也高达1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汽车厂家比亚迪在投入数十亿元、历经7年之后,也成功开发了铁锂电池。
  被视为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市场,无疑正处在此次浪潮的中心地带。凭借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各方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很有可能将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者。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再次将电动汽车列为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国内的“四大四小”以及比亚迪汽车,均成立了集新能源车开发、制造、销售等一条龙的独立运作公司,并纷纷宣布其电动汽车最晚将在2013年下线,而大规模量产上市的时间则不约而同地锁定在2015年。
  不再为日益高涨的油价而焦虑,不再为越来越糟糕的空气质量而担忧,晚上只需在家里的车库里插上插头,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第二天的快捷之旅便幸福开启了——电动2015,你准备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7-17 14:52: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商情网  

GMT+8, 2024-6-18 02:15 , Processed in 1.1161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电动车商情网 www.cebike.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