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拼技术的时代来临 新能源车企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作者:综合
浏览:2015-6-27 10:22:49
[标签]:技术,新能源汽车,标准
[提要] 目前,缺乏标准、技术创新受阻、市场配套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业界人士呼吁,应尽快出台充电设备国家标准,保障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与充电设备间互联互通

  目前,缺乏标准、技术创新受阻、市场配套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业界人士呼吁,应尽快出台充电设备国家标准,保障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与充电设备间互联互通;适度放开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推动创新企业出现加快技术革新;进一步优化试点城市地方配套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扫清障碍。

  首先,应加快出台国家标准。以合肥市为例,国家标准缺失困扰着合肥当地政府和汽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合肥目前充电设备型号繁多,其通信协议有国家标准,但国家标准规定内容相对宽泛,难以实现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标准缺失阻碍当地电动客车推广。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戴兵说,电动客车在中短途客运市场有广阔应用空间,但目前还不能参与其中,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客车未能纳入交通部门车辆等级评定目录,没有新能源客车等级评定标准,建议相关部委牵头,建立健全涉及电动车制造企业的产品准入、整车、电池、电机、充换电接口、安全等一系列标准体系,保障新能源汽车在跨区域公共服务区域充电时,能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加快研究电池的安全标准;同时建议交通部门制定和修改相应标准,尽快将新能源客车纳入目录。

  其次,应扫除创新障碍,推动技术腾飞。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用效果性价比以及安全可靠性未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电池在极端天气或挤压碰撞条件下可能导致电池寿命缩短以致损坏,甚至会发生着火、爆炸等事件。因而,一些专家建议应适度放宽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加速技术创新。

  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潘轶山表示,很多科研机构看好新能源汽车,也想像特斯拉一样开发新车,却因为没有汽车生产资质、只有挂靠在大车企名下借用品牌资质或是把设计方案卖给大车企,这样大大降低了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热情,不利于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水平的提高。应仿效国外资本市场宽进入、严监管和灵活融资制度,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第三,还需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套体系建设。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较慢、消费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配套体系建设也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较慢,充电基础设施企业和消费者相互观望的“鸡和蛋”困境难以被打破。

  戴兵表示,传统车企依赖政府思想严重,指望政府出资建设,而国外一些车企例如特斯拉都是自己建设充电网络。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政策、土地、规划以及各种利益主体的权益分配问题,整个程序走下来非常慢,建议把充电桩建设纳入到国家基础建设规范,同时可尝试将地方政府对于购车的补贴转变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鼓励纯电动车技术创新

  6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于7月10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指出,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但却对产品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最高车速要求是每小时达到100km以上,续航里程达到100km以上。“规定”将最大程度上促进国内一些企业及资本进入正在高速增长的行业,鼓励高标准生产汽车,鼓励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去做新能源,“规定”对整车的动力性要求和轻量化要求都做了严格的要求,显示出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

  “规定”要求:车长小于或等于4米、续航里程在100km~150km范围内的电动车整备质量不能超过1吨,车长小于4米、续航里程在151km~200km范围内的电动车整备质量不能超过1.2吨。除此之外,规定还要求,新建企业需达到如下四个方面要求:

  首先,该企业要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

  其次,要具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

  第三,具有整车试制能力,具备完整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试制条件,包括车身及底盘制造、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整车装配等主要试制工艺和装备。

  第四,自行试制同一型式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提供的样车经过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在符合汽车国家标准和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在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整车轻量化、经济性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此前,业内观点是国家对电动车产品要求是“续航里程80km,最高时速80km”,低速电动车企业欲借此机会洗白自己的身份,获得正规军的资格。但目前看来,低速电动车企业尽管可以通过增加动力、提升效率,满足“双100”的标准,但要同时满足“国家电动车安全性、轻量化、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难度却相当大。

新能源汽车拼技术才是正路
 
  由于新能源汽车大门的打开,众多车企都不得不加以重视,但围绕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关键。尽管,新能源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但这样的替代能源过渡技术,还是最终要落位于产品的本质方面,所以,尽管企业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表现形式,但品牌基础所形成的技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才是决定一款新车技术好与不好的根本。

  在技术层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所改变的仅仅是传动的方式、而不是汽车的整体概念。以往在汽车中表现出来的豪华舒适、以及品质的耐久性等特质,都不会随着形式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像宝马的豪华与舒适以及本田的耐久性技术特点,也都在他们各自的新能源车型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种技术变化的情况下,必然会对重新认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特征,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先了解哪些是可变革的技术、哪些又是持久不变的概念,这才是消费者更好认识新能源汽车的前提。

  涉及到新技术的竞争问题上,传统制造的技术表现力也都会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明确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所形成的技术优势,自然就很可能在新技术市场得到发扬。像宝马的I8电动车,就是在很好地集成了传统车已有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的技术转换,这不能不说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又一大特点;而对于中级车型的代表,本田技术早已被世界所公认,本田现有车型是中级车改装最适合的候选车型,仅这一项来看,就足以说明了本田汽车在耐久性与基础技术上的极大优势。特别是雅阁混动车型在北美市场的表现,甚至可以压倒丰田等大牌新能源汽车,所得到的口碑之好,也是众多车型所不能及的。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雅阁混动于2016年引进国内的制造,自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国内汽车企业应对技术比拼准备好了吗?

  至于国内推进新能源发展,现在可以说仍处在形式发展大于内容的阶段。无论是政府提出的弯道超越、还是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打翻身仗,这都仅仅体现在对新能源汽车的一厢情愿方面,这也是在没有外来竞争情况下所形成的制造能力。其实,就新技术的发展来讲,抢得先手与占领制高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新技术理念的打造,使自身品牌的建设日趋完善,这才是最终赢得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步骤。毕竟,新能源汽车制造留给市场的发展问题太多,像基础设施、品牌完善以及消费者认同等等,这些都是亟待努力的方向。如果在这个时候,国内汽车不能够从新技术的形势与内容的结合入手发展新能源汽车,到头来依然会在竞争层面落入下风。

  在国内汽车企业应对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不仅需要解决新技术的为我所用问题、同样也需要逐步确立品牌完善品的大目标,这才是让自身融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关键。特别是,随着国内逐步开放进口新能源汽车的办法以及平行进口可能形成的进口车价格优势的情况下,这都无不使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越来越凸显。如果国内企业意识不到这些竞争问题,甚至只满足于自顾自的发展,最终很可能会造成与现在汽车格局相似的各就各位现象。这就更需要国内汽车重新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品牌与品质。

  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论是政府的高调推进、还是国内企业的大幅度投入,这都只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相比之下,如果不考虑竞争问题的话,也只能说国内汽车制造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处在知己不知彼的阶段,这是最不利于竞争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形式以及技术内容上,更多的重视与完善已有车型的融合,这是新技术发展的关键。

各国车企发力新能源车技术研究

  目前,全球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鏖战正酣。包括日美德在内的全球领先车企负责人认为,谁能够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抢占研发先机,谁就能占领未来的汽车市场。

[共 2 页]   [1]  [2] 下一页

正在加载...

品牌关注排行榜

  1. 雅迪408798
  2. 爱玛329622
  3. 小刀250738
  4. 比德文220355
  5. 台铃135580
  6. 松吉126122
  7. 立马104923
  8. 绿能101393
  9. 踏浪97231
  10. 绿源91823